油桐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(免费下载)油桐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 大众资料 仅供参考 项目单位:(填写贵单位立项名称) 项目名称:油桐发展项目 项目规模:新建油桐基地(5000)亩 项目投资:________万元,其中国债资金________万元、地方自筹________万元。 建设范围:________镇________乡________ 村。 建设年限:________年。 项目负责人:________ 项目建设目标:通过项目建设,新增油桐油料能源林 5000 亩,到2023 按盛产期年产桐籽300吨,生产桐油60 吨,油枯80 吨,把油桐打造成为我县一个助民增收的新产业,为我县发展、 巩固、壮大油桐产业奠定坚实基础,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。同时,通过项目建设,加快荒山绿化和陡坡耕地退耕,减少水土流失,增加森林覆盖率,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。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:营建油桐油料能源林5000亩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:项目总投资100万元,用于开荒及实施费用。其中争取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债资金 80 万元,群众投劳折资20万元。 项目经济效益:项目建成收益后,预估盛产期年产桐籽300 吨,折成桐油 120 吨,桐枯80吨,按目前桐油32000元吨算,创产值384万元。以一个经营周期20 年计,累计产值7680万元,桐树盛产周期可长到50年左右。 项目生态效益:项目建成后,将新增有林地5000亩,5000亩荒地得到绿化,全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。 项目社会效益:项目建成后,一方面起到很好的助民增收效果,解决农村部分劳动力就业;另一方面随着生物能源产业开发,油桐 作为生物能源的重要树种,通过营造油桐基地,将有效地解决地区“柴油荒”问题。 人工造林成本:人工造林建设培育成本为 340元/亩,其中造林直接费用 280元/亩(包括材料费、劳务费)、间接费用45元/亩。 人工造林用种及用肥指标:设计造林密度为70株/亩,用肥7.4公斤/亩年。 造林用工量指标:林地清理0.5工日/亩、整地1.5 工日/亩、栽植0.5 工日/亩、 抚育2.5 工日/亩。 可行性研究结论:通过对项目的政策投资环境、市场需求、建设条件、环境评价、财务分析,发展油桐种植项目是符合林业发展需要,是助民增收的重大举措,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。因此,项目建设是必要的、可行的,建议尽快启动实施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: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我国对桐油的需求日益紧张,加之人们对环保意识增强,化学替代品又逐渐被桐油及其制品所取代,桐油价格一路走高。与此同时,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,国家能源战略调整,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。2004年通过了《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(2004-2020年)》;2005年实施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》;2006年《再生能源法》正式实施,同年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农业部、国家税务总局、国家林业局出台了《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》。国家林业局将油桐林木生物质新能源作为发展的重要领域,将能源林培育列入林业发展的一项新的工程。 油桐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,除提供最优质的干性油外,还可生产环保型生物柴油。因此,在桐油市场逐渐复苏和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双重背景下,重新挖掘油桐资源,恢复发展油桐生产,发展壮大我县油桐产业势在必行。 市场需求:随着我国工业的兴起,机械制造业、造船业发展迅速,对以桐油为原料的油漆需求量自然“水涨船高”。同时,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,城市居民的家居装饰,对环保型油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。化学替代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,正被以桐油为原料生产的环保油漆所取代。但由于上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化学替代品的使用,桐油市场低而不稳,我国油桐产区面积萎缩严重,加之经营管理粗放,单产低,油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,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,桐油出口前景看好。 自古以来,桐油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商品,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,占世界桐油贸易量的80%。 主要出口日本、东欧、西欧、美国和泰国等国家。尤其随着国际上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,化学替代品(人工合 成漆)又逐渐被桐油及其制品所取代。特别是随着我国桐油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销路的拓展,桐油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有利出口时机, 国际市场前景十分看好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: (1)项目建设是助民增收的有效途径,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,农民增收渠道有限,发展油桐产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,对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着积极的贡献。 (2)项目建设是加快我县荒山绿化和陡坡退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,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,林分质量差,陡坡耕作严重,水土流失一直困扰国民经济发展。因此,加快荒山治理和陡坡耕地退耕仍将是“十一五”乃至长期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任。项目建设有助于5000 亩荒山绿化或坡耕地退耕,是实现荒山绿化和陡坡退耕的重要举措。 (3)项目建设是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需要和生物质能源发展方向,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未来对外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会更高。而化石能源的消耗造成环境污染,国家要求保护环境和减少碳排放,使用清洁能源,发展可再生能源。国家把可再生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,并明确提出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,由于油桐林木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,国家专门列入了林业项目,而能源林的培育是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利用途径。国家林业局将能源林培育列入重要林业发展规划。因此,在当今国际化石能源日趋紧张和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背景下,重新挖掘油桐资源,建设规模化、基地化油桐油料能源林基地是非常必要的,与国家生物质能源战略是相符的。 项目种植技术: 项目建设原则: 1)、坚持全面规划、分步实施、突出重点、先易后难、稳步推进、注重实效的原则。 2)、坚持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适地适树、良种壮苗、科学 规划、合理布局的原则。 3)、坚持政策引导、项目扶持、农民自愿相结合,充分尊重 农民的意愿。 4) 、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,采取综合措施,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。 5) 、坚持扶贫开发、农业结构调整、林业产业发展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。 6) 、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旅游资源培育相结合。 7)、坚持相对集中连片,形成规模,基地化。 8) 、坚持依法治林和“谁造林、谁经营、谁管护、谁受益”。维护 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。 9) 、坚持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,县、乡、村层层签订责任状,做到“目标、任务、资金、质量、责任”五落实。 加强病虫害防治。 本着“预防为主,科学防控,依法治理,促进健康”的方针, 抓好实施后病虫防治监测工作。及时开展病虫害的越冬调查,结合修剪,清除病枝和坏死植株,好病虫监测和防治。 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,坚持“预防为主,积极消灭”的方针, 推广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,做好基地所在村组群众思想工作,协助村组制定村规民约。设专职护林员,随时监测山火的发生情况, 及时组织村民进行扑救,更好的保护新造林地。 技术培训根据项目建设管理需要,结合实际开展油桐发展项目培训。开展培训内容主要有:油桐栽培管理技术培训;油桐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;油桐采收、处理、贮藏技术培训;林业法律法规培训;护林防火培训。 效益分析:油桐作为造林经济林树种,拟建实施后,规划区内生态系统结构改善,功能优化,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,物种种类增加,森林覆盖率提高,增强土壤蓄水保土能力,进而将有效地遏止石漠化的演化趋势,减少山洪泥石流危害等自然灾害发生,使环境得到根本改观,提高规划区内生态承载力。 社会效益:项目建设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,缓解能源危机,解决“三农问 题”等具有很大的作用。一是帮助山区绿化,调整种植结构,增加群众收入,为山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;二是建设大规模生物能源基地,为下一步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;三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,从事项目种植、加工。同时,解决好目前农村“妇女、儿童、老人”留守问题,为项目区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,有利于家庭团结和社会安定。 结论:通过对项目市场前景分析、必要性分析、建设条件分析、环境评价、财务分析、不确定因素影响分析,认为油桐种植项目在国家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下,在我县领导的大力关注下,借住以往推广油桐种植的成功经验,着眼我县土地资源优势,以培育工业油料林和能源林为主,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要求,项目建设十分可行。 建议:加强领导、提高认识,要大力宣传山区种植油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提高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认识,项目区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。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: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确保基地工作顺利开展,在生产开发上,林业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,抓好基地建设工作。乡(镇)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项目开发领导小组,负责实施工作。 搞好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:要从实际出发,本着宜农则农、宜林则林的原则,适地适树,划片定点,林业部门编制规划设计,把油桐开发规划与本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,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扶贫计划紧密结合起来,统一规划,合理布局,狠抓落实。 重庆忠县黔霞生态林业苗圃园编制 微信手机同号:15870509299
|